时间:2022-09-06 13:47:07 | 浏览:868
来源:人民日报
“桂林山水甲天下”,秀美山水是桂林的名片。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在实践中交出答卷:贯彻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漓江为核心,改善生态、发展经济、惠及民生,让自然与社会同进步。
如今的桂林,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以生态保护为根本,让漓江焕发出“青春态”
“我家三代都靠撑船为生,我14岁来到这里开住家船。”在七星区訾洲公园旁,今年30岁的赵祖进回忆说,“当时靠打鱼和撑船维持温饱,住在船上,环境恶劣,涨洪水时,根本不敢睡觉。”
2016年,赵祖进一家三口被转移安置,搬上岸住进了70平方米的房子,他获得15万元安置补助,现在正准备到漓江保护区外与人合开养殖场。细雨蒙蒙,望着清澈的漓江,赵祖进说:“以前这里的水很脏,自己都不想看,我们搬走后,水起码清了10倍!”
漓江城市段住家船历史悠久,部分渔民以船为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生活污水直排漓江。2016年,桂林市启动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整治工作,投入2632万元,112户住家船渔民被妥善安置,告别风雨飘摇的船上生活,漓江水质和景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漓江是桂林核心中的核心,竞争力中的竞争力。”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说,保护漓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相继出台、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成立、漓江综合执法和长效保洁等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持续重点推进……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保护天下甲。近年来,桂林先后投入近70亿元,全面整治漓江城市段7条溪河、46个片区,并向市区周边及漓江支流推进,遏制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
截污还需控源。桂林建立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对漓江游船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不达标的全部退出,108艘游船全部实行星级管理;拆除所有市区沿岸及洲岛鱼餐馆违规搭建;漓江城市干流及上游水库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沿岸养殖场全部迁移。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首批获批的三座城市之一。“保护漓江,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说。
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漓江,2017年接待境外游客量达到249万人次。作为桂林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漓江,多年来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国家考核水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0.46%、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8平方米。
以融合发展为引领,创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股”
“今年国庆,我们家的房间全被提前预订了,收入比平常翻了一番。”漓江冠岩景区公园旁,民宿“漓江缘”老板宾琴笑容满面……
接待国内外游客23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3%;实现旅游消费28.07亿元,同比增长20.47%。这是桂林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亮眼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旅游综合改革、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领全国之先,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典范。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保护和开发漓江、象鼻山、阳朔等传统景点,建立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摄影胜地龙脊梯田创建5A级景区,建设山水风光体验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秀美山水,桂林的生态旅游路越走越宽。
“在桂林,只讲生态不全面,还要看桂林的历史文化。”赵乐秦说,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守好生态“生命线”的同时,还要“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把历史文化中的“散珠碎玉”串起来,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相融的文章。
漓江之滨,古香古色的逍遥楼傲然耸立。登楼临风,近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碑刻,远眺“桂林老八景”,山水桂林更添文化之美。靖江王府、正阳东西巷、逍遥楼及周边街区等组成一个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每日游客如织,成为桂林文化旅游新地标。
《印象·刘三姐》是全国首个、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自2004年公演以来,广受欢迎。今年,来桂林的游客可观看体验的文化项目又多了一个——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每场演出座无虚席。
刚刚看完《桂林千古情》,游客廖先生意犹未尽:“我们用了两个晚上,分别看《印象·刘三姐》和《桂林千古情》,从不同侧面展现桂林,都很震撼,值得看!”
“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特色,融合是路径。”桂林市委政研室主任龚明聪说,桂林正加快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胜地转变。截至2017年底,桂林全市A级景区达63家。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 8000多万人次;今年1至8月已接待游客6800多万人次。
以产城互动为着力点,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源”
桂林城区建筑限制高度,可使用面积和容积率较低,城区内一度出现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市民住宅区、游览区混杂的情况,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产业难以壮大,漓江的负荷在不断加重……
环境限制和土地紧张,犹如两只大手,扯住桂林发展的后腿。怎么办?“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决策应运而生。
桂林市民小王搬进临桂新区的新房已有一年多时间,“新区交通通畅,教育、医疗、公园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已比较完善,晚上小区灯火明亮,人气越来越旺。”
2009年,临桂新区创业大厦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14年7月,桂林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新区;2016年,市直44个具有行政审批功能和服务的部门全部进驻……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与此同时,老城疏解提升取得显著成效,漓江两岸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品位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3年7月,桂林启动实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总投资约130亿元,分4个批次在所辖17个县区打造6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截至目前已建成三批共44个示范乡镇,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桂林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漓江东岸,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是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原来我们草坪通往外界只有唯一的一条水路,坐木船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竹江码头。”草坪村村民赵小发说,这几年草坪变化特别大,路、水、电、网络都通了,来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2016年3月,规划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的桂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7月,经开区举办“桂林华为合作区招商大会”,整体招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群,签订10个协议项目,投资总额31.64亿元,促成华谊智测、巴斯波、孚瑞达等一批项目签约入驻园区。目前,除华为以外,比亚迪、中兴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入驻经开区。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立足生态、旅游、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1.22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045.18亿元,增长了182倍。秦春成感叹道:“桂林其实也是一座产业之城,正是产业和山水相得益彰,才让桂林更有魅力。”
新华社南宁8月18日电 题:全力呵护漓江山水——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修复观察新华社记者卢羡婷、林凡诗、黄庆刚秋游漓江,暑热散去,偶见白鹭嬉戏、鱼翔浅底,两岸青山翠竹婆娑、知了声声几许。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不由得发出“江山如画”的感慨。
光明日报记者王瑾雯周仕兴“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桂林考察漓江阳朔段时,非常关心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广西桂林漓江有着“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秀美的风光令人沉醉。日前,记者再访漓江,江面上游轮、排筏络绎不绝,碧浪层层打来,不少河段清澈得可见河底水草,不时有白鹭在江边飞起飞落。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面向世界开放的风景名胜区,漓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特色1、1982年11月漓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要求重点保护。1991年12月漓江风景区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名单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2、漓江风景区是世
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这里是百期经典文化传播系列《诗行天下》,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
继华春莹点赞桂林平乐柿饼后,5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关注了中国桂林推特账号,成为了桂林的粉丝之一。且在5月16日,赵立坚就发布了展现桂林喀斯特地貌之美推文,向海外网友推介桂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太美了。
2019年国庆去的桂林,10.2出发10.6回,记录一下吧,因10.1台风关系,10.2飞机晚点到下午才起飞,到桂林机场出来是晚上6点,然后坐车直达阳朔,当晚就去了西街,虽说这一类街风格都差不多,可是热热闹闹的,随意逛逛也很开心,晚饭吃了啤
桂林旅游攻略必玩景点介绍,桂林导游的桂林旅游三日游多少钱桂林自由行找桂林导游大阿哥桂林山水,令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也吸引了多少人为之神往陶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这人间福利的奇山秀水。船游或漫步两江四湖,到龙脊梯田摄影,在漓江上泛舟,
作为桂林最重要的河流,漓江仿佛是一片叶子的主脉络,能量充沛,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养分。山水桂林,情动漓江漓江的水不深,却有着某种巨大的能量,在河流与山石的环抱间流转千年后依旧生机盎然。无数支流瓜分着她,形成了更细微的脉络,这些脉络彼此交汇融合,。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岩溶景观旅游区。漓江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有“桂林山水第一”的美称。以桂林市为中心,包括漓江、支流桃花江和新安运河。灵渠从北兴安,从南到阳朔长达150公里以上。
本报记者陈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阳朔段考察时,引用古人诗句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
央广网桂林4月26日消息(记者张垒桂林台记者韦玉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经过多年科学系统的整治,漓江又恢复了往日如诗如画的美景。桂林市灵川县滩子坪村紧靠漓江,在村民何吉胜的印象中,几年前,村
王立新 “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诗句从小就知道,也许就是当时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知道的,所以说从小就对桂林山水、苏杭二州充满了向往。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所在的县城那天是农历九月十三古庙会,天空中淅淅沥沥地下着小。
3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大美微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大美中国·探春·桂林高新七星区》的微视频,并在央视网同步发布。这是桂林高新七星区连续第二年登上央视新媒体“探春”系。3月伊始,万物复苏,桂林也迎来了一年中特别美丽的烟雨漓江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