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广西阳朔县探索兼具“形实魂”的乡村建设模式

时间:2022-08-30 22:05:20 | 浏览:2515

新华社南宁4月24日电(王立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广西阳朔县近两年来通过“五拆五清五建”专项整治提升乡村风貌,促进宜居宜业,探索兼具美丽之“形”、产业之“实”、文明之“魂”的乡村建设模式。距阳朔县城6公里、有三百年历史的阳

新华社南宁4月24日电(王立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广西阳朔县近两年来通过“五拆五清五建”专项整治提升乡村风貌,促进宜居宜业,探索兼具美丽之“形”、产业之“实”、文明之“魂”的乡村建设模式。

距阳朔县城6公里、有三百年历史的阳朔镇鸡窝渡村,虽地处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年前却鲜有游客。村内乱搭乱建、道路坑洼不平、垃圾随意堆放、鸡鸭乱窜,守着绿水青山,村民仅靠种植业或到遇龙河当筏工赚点小钱。

2019年7月,阳朔县委、县政府提出,在以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东西两条国道为辅的“一区两翼”共44个自然村,实施“五拆五清五建”综合整治专项活动,即拆违法建筑、拆废弃栏圈、拆围墙透绿、拆乱搭乱盖、拆违法广告,清村屯道路、清门前屋后、清田园果园、清沟渠河道、清污水垃圾,建统一风貌、建乡村道路、建美好家园、建五彩田园、建长效机制。

鸡窝渡村成为阳朔县首个改造的村屯。如今的鸡窝渡,进村柏油路干净宽阔,白墙灰瓦,门前微花园,屋后微菜园。恰如田园风光入画来的村容村貌,吸引了一批精品民宿酒店和农家乐项目,投资总额数千万元。目前,村里有民宿酒店23家,日接待能力超过3000人。游客多了,创收的门路也宽了,经营农家乐、民宿,出租电动车、自行车,到景区当筏工、到酒店当服务员,村民根本闲不下来。

图为鸡窝渡村

2019年鸡窝渡村人均年收入达3.7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0%以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到鸡窝渡村的游客大幅减少,但已尝甜头的村民对未来信心十足,请专业设计人员规划村景村貌、引遇龙河水打造村里荷塘景观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阳朔著名景点月亮山脚下的“月亮村”历村,是典型的“网红村”。而早年开发无规划无节制,临时搭建的简易板房和无处不在的商业广告,让游客只能从各种违章建筑的廊檐缝隙“窥探”月亮山。村民旅游收入主要靠卖8元一份的“月亮妈妈饭”和拍6元一张的风景照。

在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历村完成建筑立面改造、道路、人饮、排污、生态绿化、公共照明、停车场地升级七大工程,同时加强村民理事会管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制。慕名而来的游客终于从走马观花的“窥月”变成怡然自得的“赏月”。

图为“月亮村”历村

鸡窝渡旧貌换新颜,“月亮村”游客体验逆袭,成为鲜活样板。

阳朔县委书记蒋春华介绍说,阳朔县统筹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美丽广西·幸福乡村”等项目资金,通过“五拆五清五建”专项整治,提升乡村风貌,形成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体系。“我们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就是通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同时加强产业培育和乡村治理,最终实现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目标,全面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四五”时期,广西将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充盈乡村产业之“实”,铸牢乡村文明之“魂”。

“产业要强、生态要美、农民要富、乡风要淳,这都是美的内涵。”蒋春华说,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工程今年将在阳朔县全面铺开,覆盖金桔产业带沿线、高铁高速国道省道沿线、漓江沿线,“全域推进、全县开发,争取两年内完成全县960多个村庄的风貌提升工程,点上有风景、面上立形象,真正形成全县一幅画”。

来源: 新华社

相关资讯

江口:探索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闵孝镇双屯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工作调。去年,江口县闵孝镇双屯村获批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示范点工作开展以来,闵孝镇认真对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聚焦“五大振兴”和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

广西阳朔县探索兼具“形实魂”的乡村建设模式

新华社南宁4月24日电(王立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广西阳朔县近两年来通过“五拆五清五建”专项整治提升乡村风貌,促进宜居宜业,探索兼具美丽之“形”、产业之“实”、文明之“魂”的乡村建设模式。距阳朔县城6公里、有三百年历史的阳

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赛道,数字艺术平台在广州上线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近日,乡村振兴全国消费扶贫广东馆、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国检鉴证中心(广州)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太空署元宇宙研究院的智库力量,以太空署数字艺术平台为支撑,发挥平台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导入社会公益力量,。

阳朔:“点亮”红色资源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绘就美丽乡村”理念,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赋能,探索出一条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径”。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旅游“新地标”。坚持阵地固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临阳联

厦门海沧东孚的乡村振兴探索

福建日报记者周思明摄东南网8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周思明林丽明)“当年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凋敝偏远的山村。想不到30多年,就有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宅修缮一新,美丽庭院兰草飘香,刚满60岁的厦

高州5个村变成1村!探索中的“联村党建”联起乡村振兴合力

“这里以前是5个村,现在变成了1个村。”镇江镇党委书记莫晖介绍道。5个村如何变成1个村?因为它们有了一个共同的项目临时党组织——镇江镇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临时党总支。这是高州首个联村党建模式,将示范片5个村联合组建“区域化发展”联

撂荒耕地披绿装!梅江区积极探索复耕复种新路子,推动乡村振兴

清明过后,禾苗生长越发迅速,驱车行驶在梅江区乡间,昔日撂荒的田野被绿油油的禾苗填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盘活撂荒的土地,就等于拥有了一笔财富。”梅州市富良美米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丘志锋正仔细查看着禾苗的生长情况,心中期待着收获。撂荒地

探索乡村基层治理的“潮南实践”

东华村一角。郑淼鑫 摄防疫期间,在潮南区物资分拨中心,党员志愿者将新鲜蔬果装上运输车。郑淼鑫 摄陇田镇文体公园。张伟炜 摄“老人家,台风要来了,您要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8月23日,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南埔村“两委”干部张淑丽奔走在防风一线,

汕头市潮南区探索走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力促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石培璋、聂金秀、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头市潮南区了解到,该区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篇大

江州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江州样板

(原标题)江州区全域提升乡村风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江州样板——留住青山绿水 记住美丽乡愁本报记者 罗吉华 通讯员 岑华蓉 赵继兵你脑子里的农村,是怎样一幅画卷?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与远方”?是秀美的青

湘桥区探索数字化服务全面乡村振兴

“我们三家合作社生产不同的水果,联盟后,当季水果价格高的卖鲜果,价格低的来酿酒,再由我进行线上销售,就可以实现三方盈利了。”说起这个思路,亿盟合作社主要负责人陈键瀚信心满满。在8月初,他进驻了湘桥区电商园——韩东特色产业科创园,通过与园区其

三大战役·潮安行动丨沙溪镇: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走进潮州市潮安区沙溪镇,看到的是干净的村道、宽敞的广场,“四小园”鸟语花香,田野间农机轰鸣,群众欢声笑语,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新农村画卷。今年以来,潮安区沙溪镇党员干部树立“精气神”劲头、破除“等靠式”思想,积极响应潮州市委、潮安区委打好

潮州市潮安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打好文化牌 带动旅游业

■吴光让的儿子吴宏城是潮州市级传承人,图为吴宏城正在给泥塑上颜色。■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井里村是著名的“中医药之村”。图为太安堂旧址。■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徐陇村的华夏历史博物馆。■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井里村,风景美丽,花海旁村民坐小火车游玩

云浮罗定:以美丽乡村拉动“美丽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罗定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省委“1+1+9”工作部署和云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治出了泷州古城的新美景,治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为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

三元区小蕉村:探索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乡村生态振兴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三元区牢固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打造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品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冯氏宝宝取名网伊利股份A股皮革人才网梁姓起名网唐氏起名网浴霸品牌网斗鱼直播资讯网兰博基尼跑车网福州新闻资讯网iphone资讯网摩托车机车网NFT艺术品平台大全高考冲刺攻略网剧本杀剧本网安顺头条新闻网
桂林阳朔旅游网-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桂湘交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桂林漓江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
桂林阳朔旅游网 xiaolingbi.cn ©2022-2028版权所有